2023年8月9日,比亚迪迎来了第500万辆新能源车的下线,不仅刷新了自己的纪录,更是为全球汽车产业树立了新的里程碑。
从曾经不被看好的“迪迪”,再到声名显赫的“迪王”,比亚迪背后的成长故事究竟隐藏了哪些关键因素?今天,我们就从这场发布会中挖掘出4个关键词,深入了解这段令人敬佩的旅程。
【坚持】
(资料图片)
对于比亚迪来说,其成功背后的第一个关键词必然是“坚持”,在2002年初创之际,比亚迪就确认了新能源的发展路线,但此时比亚迪F3的发布给它带来了不少用户,如果在当时选择继续随燃油车大流,或许走的会更顺利,但是比亚迪还是依然将宝押在了新能源身上。
2006年,比亚迪推出了第一台纯电轿车F3e,2008年,拿出了世界首款量产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,结果也很明显,接连失败。发布会上回忆的王传福也泪洒当场,直言确实不容易,但当时的比亚迪还是坚持了下来。
2019年,这是比亚迪最为艰难的一年,但它咬着牙坚持,即便曾在插电混动领域迷茫、挣扎,但比亚迪却从未放弃。
2020年,二十年的坚守,是比亚迪用实际行动为国人创造了一部新能源汽车的传奇,也证明了王传福的一句话:“坚持到底,才能见到曙光”。这不仅是比亚迪的故事,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缩影。
【创新】
第二个关键词是创新。当大多数车企放弃磷酸铁锂的时候,比亚迪却独辟蹊径,开创出了刀片电池技术,重塑了市场对其的认知。
除此之外,还有独属比亚迪的“技术鱼池”,像DM-i超级混动技术、易四方、CTB电池车身一体化、云辇等等,而这些技术都是比亚迪对于“创新”的全力投入,就像19年的比亚迪的净利润只有16个亿,而在研发上,还是咬紧牙关投入了整整84个亿。
可以说,正是对技术的坚持与创新并行不悖,使得比亚迪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。坚持与创新,两者相辅相成,坚持没有目的是盲目的,而创新没有方向是浮躁的,比亚迪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,是因为它明确知道要坚持什么,以及如何进行有方向的创新,这点至关重要。
【争先】
不仅是自己,比亚迪的崛起更是代表着中国汽车行业的飞腾,从技术追赶到行业先锋,中国已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,事实上,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出口和产销量分别位居全球首位,占据了60%的市场份额。
而我们的技术,也实现了质的改变,现在70%的新能源汽车专利公开量出自中国,即使在过去需要我们用市场换技术的合资车企,也不得不低下头,主动来学习我们的技术,大众和小鹏、奥迪和上汽,都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。
回顾历史,我们可以明确看到,中国汽车产业已经完成了从追赶到领跑的跨越。新能源汽车的崛起改写了游戏规则,为中国品牌赋予了新的生命力。现在,我们可以自信地说,中国不仅是一个汽车生产大国,在新能源汽车领域,已然是一个不可撼动的强国。
【格局】
而在发布会的现场,比亚迪更是一展新能源领军者的格局,直接打出了“海阔天空,感谢同行”的标语,巧妙地双关了“xing”与“hang”,既是对用户的感谢,也是对行业内其他企业的感谢。
而比亚迪能这么做,也正是因为它明白“一枝独秀不是春,百花齐放春满园”的道理,想要中国汽车行业的持续发展,窝里横是没有机会的,只有互相扶持,走出去,才能给中国汽车行业带来真正的发展。
当然了,比亚迪这波既是格局,也是阳谋,如此大气在公开场合表示携手共进,不管其它车企回应与否,都必须给这个面子,至于能不能真的通力合作,还有待考究,但“道义”二字,已经被比亚迪狠狠拿捏了。这里说一句题外话,昨晚全网疯转的那张图片,老大哥红旗稳稳占据C位,比亚迪的格局确实到位了。
写在最后
正如王传福在发布会现场再三强调的,比亚迪一直在做证明题,而现在500万辆的正式下线,已经证明了比亚迪可以,中国品牌可以,中国汽车可以,而随着新能源与自主品牌的不断发展,距中国出现一个世界级车企的距离已经不再遥远。
总之,比亚迪今天所取得的成绩,是里程碑,更是中国汽车走向世界的新起点。与此同时,比亚迪也不会仅仅是中国的“迪王”,而是世界的“迪王”。
X 关闭